易園景物
古金牛壩
蜀漢雄風
麒麟軒
【鯤化園 】(園中園)
中國園林與中國山水畫,在展現自然之美,造化自然之功的手法方面,有著“異曲同工”之妙。易園的鯤化園和易隱園分別表現著不同的兩個境界。
鯤化園:其園中有一狀似躍魚之巨型奇石,取莊子《逍遙游》“北溟有魚,其名為鯤……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”取靈物變化之意。與東南昆岡風水塔遙相呼應,此園以表達高遠之境界為目的。
鯤化園
千年獨尊樹
金牛臺
金牛靈犀臺
何處覓清閑
合歡樹與金錢榕百年合抱形成的情人樹
百年合歡
【忘憂清樂館】 又名鴛鴦館(名館)
空間特點:前庭后院、一門獨院式和“陰、陽、灰”一室三空間,特點具有保溫、納涼、沐陽的三項功能,是典型的川西傳統庭院與現代樓。
建筑特點:連理鴛鴦房,鴛鴦頂。(一屋三頂)
景觀特點:共用景觀連理樓梯。
【昆崗漱玉】(取自,金生麗水玉出昆岡之意)
取自易道五行:金生麗水,玉出昆岡。
1.挖地為池,堆土成山;
2.為遮擋園外煙囪變患為利的成功景點之一;
3. 爬山回廊,是周邊圍墻巧妙利用的成功范例,既是院落圍墻又是風雨通道,更是景觀長廊。人行其中有“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”之感。
【豐水塔】
易園豐水塔是體現景觀與實用的典范,它是實用的水塔,又是風水文化的景觀。故并為此作《風水塔記》。
《易園風水塔記》
易園東南有山,名曰“昆岡”;上有五層高塔,名曰“豐水”,其頂峻拔,其檐飛逸,其形斗方,卓然玉立。識者觀之,皆云:“真佳相,園興之兆也!”古云,名正則言順,言順則事成。此塔何以“豐水”名之,其意有三:
1.塔建東南“昆岡”之上,東南為財門,于此興塔,取招財進寶之意;山屬土,土生金,金生水“金生麗水,玉出昆岡”。豐水即豐金,豐金又豐水,故名“豐水塔”,又名“風水塔”。其下疊瀑,潺潺焉,似塔引清泉,滌崐岡之玉,因號“漱玉”。
2.塔呈方斗,塔翼呼應高天,飛檐于四方延綿不盡,形若“天斗”聚上天之靈氣于斯。昆岡之水,承其佳氣,化而為財源無盡,惠澤易園也。
3.塔為五層,寓意有二:
(1)寓為五行“金木水火土”之意;
(2)寓易園文風鼎盛、草木華滋、五谷豐登之意也。
豐水塔
【鯤化石】
此石來自安徽靈璧縣,重達20余噸,因酷似躍魚而得名“鯤化石”。取于《莊子 · 逍遙游》“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怒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云,扶搖直上九萬里……”為了記述其不凡的來歷,園主曾為它作《石頭記》。
《石 頭 記》
黃山產奇石,曰靈璧。易園主人文清游歷黃岳,得見狀似躍魚之巨形奇石,愛不釋手,當即以巨資購得。鑿山取道,舟車遠運,達千里之遙,其艱辛勞頓非筆墨能言。運抵易園,門窄不能入。文清破門三重,用巨吊和勞工使其得以安家于易園。文清雖傷其財、勞其神、費其力,然得此川蜀第一巨狀靈璧奇石而欣欣然也,忘乎所以,特以記之。
鯤化石
【大易樓】 (名樓)取意:
- 易之博大,古今大典沒藉于此,此樓頗具易理之變化,故名“大易樓”。由臺北中臺禪寺釋惟覺大師題名并親臨揭匾開光;
2. 一樓“易化堂”,取“易而化之”之意,由佛教大德領袖趙樸初題匾;易化堂佛像乃清代釋迦牟尼佛青銅造像。精美精美絕倫,栩栩如生。2002年由臺灣維覺和尚揭匾并佛像開光
【養正軒】 (名樓)
立意:
源于孫中山名言 “養天地正氣”之意。書法出自四川省美協主席錢來忠之手。
空間格局特點:
面向山、院臨水,從前后任何一面進來都有別開生面的效果。
景觀特點:
此樓四面觀景,傘形亭景觀。
樓梯和庭院水景,一室一景、一窗一景是該樓特點。
“軒外軒”是易園獨立的軒榭小筑,伏岸臥潭別具一格。軒外碧水清澈澄清,曲岸自然,極富野趣,拱橋流水,暢廊長波郁拂。作為大易樓與養正堂空間分割的重要景觀,不但可獨自成景,更是延伸烘托園林景觀的精妙佳構。
【三仙論道】(景點)
- 立意:道生萬物,有一自然人頭石似“老子頭像為人壽大仙”、“龜形動物石為龜仙”、“千年古榕黃桷樹大仙”,分別代表“人、獸、木”萬物之靈,位于三方。以萬物之本的生命之源“水”生生不息流入八卦圖中,不知來龍,也不知去脈,以表現易經的玄學文化。
- 造形:以“易”作為曲水流觴與易經八卦的太極圖連接,形成“易園”字樣標志。
- “龜石”代表成都,成都稱“龜城”。
【天光云影】(大壽堂)(名院)
立意:此名源自宋·朱熹“半畝方塘一鑒開, 天光云影共徘徊。 問渠那得清如許? 為有源頭活水來。”書法出自何應輝。
空間格局:一院三空間,即“陰、陽、灰”空間。背院臨水,大院壩。
景觀特點:既開闊又私秘的優雅環境。
【漢風堂】
立意:取自蘇東坡“成都有漢風堂……”并且彰顯大漢文化為目的,故名漢風堂。堂內古韻悠悠的橫梁古木雕刻和匾聯,是一件件木刻藝術珍品,天花裝飾圖案為“漢并天下”。
材料特征: 漢風堂是古典與現代結合的代表作之一,主要體現在:
- 古老的木雕和古磚石與新材料的巧妙融合。
- 傳統材料與現代材料的融合。
- 多種材料的融合(如磚、石、銅、木、鋼、玻璃等)。
功能:是易園彰顯漢風文化活動的場所。此堂設有戲臺,是常舉行川劇、堂會和拜堂成親的場所。
【龍思鳳儀 】(游客中心衛生間)
建筑特點:洞中衛生間,進出雙面景。
“龍思”“鳳儀”文化。“龍鳳”代表“男和女”。取中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壇領袖歐陽修“好文章出自三上”之典故,即“驢背上、床上、馬桶上”,因此衛生間是男人輕松思考良策的好地方,是女人對鏡梳妝的好場所,故名“龍思”“鳳儀”。
【易隱園】(園中園)
立意:以“清“”靜”二字表現“深遠”,“意貴乎遠,不靜不遠也”,其重點表現在“隱”字。取造境 “高遠、深遠、平遠“三遠法的深遠,取易理之“以隱為顯之隱”為“隱”,故名“易隱園”。
長壽橋 (名橋二)
【復臨堂】名樓
此建筑是易園始建之初的一個員工小平房,后因由于經營需要將其以一室三空間的理念進行簡易修改后,即成了易園造園理念的代表作,由此不知啟發了多少人的開發思維空間,模仿者不計其數。隨著易園的發展和人們對檔次要求的提高,此樓將拆除重建,但是它的一室三空間,前庭后院的理念將永遠是人們最為向往的理想人居環境。
空間格局特點:
- 前庭后院;
- 一室三空間(即陰、陽、灰)。
- 每室一院,互不干擾。
效果:使用率極高,曾多次接待重要貴賓。
【陰陽石】
特征:此石采自岷江上游河床中,天然黑白二道,經長年水流沖刷,自然形成。
【青龍潭】
中國自有“左青龍右白虎”這一傳統風水理論。此處地涌清泉,似甘露,長年生生不息流入園內,為觀其泉景,造其碧潭似天開:名命青龍潭,并植有酷似龍首的一株古榕以相得益彰。
特點:清泉碧潭,花徑流溪,和諧自然。
桃花溪
因有青龍泉,流水成溪,故借中國文人隱逸之宗的陶淵明“桃花源記”之意境,以體現易園“清幽寒靜”之意境,并由此而賦詩一首,以述其易園意境之立意。
隱逸錦里桃花溪, 清幽寒靜情迷離;
文瀾亭里梅花弄, 易化堂中悟玄機。
【鸚鵡戲松】 (古樹)
特點:安徽靈璧石,整石無數圓形洞,通體空靈,頂部似一鸚鵡立于石上。羅漢松為四川園藝代表作古羅漢松樁頭,是一件少見的人文豪邁古樁,已300年歷史。
【五里長廊 】(景點)
是連接諸亭、臺、樓、閣、軒、榭的風雨通道。
鯤化園半亭廊景觀特點:似廊非廊、似亭非亭
【梨花院 】 (院中院)
取自宋·晏殊“梨花院落溶溶月,柳絮池塘淡淡風”之意,因院內漢風堂有戲臺,故又名“梨園”。
梨園秋色
橋景觀特點:橋聯橋(平橋連拱橋)、全木質、 跨水橋帶連廊,是院與廊的連接通道。
情侶廊橋
【日舟橋】 (名橋)
取自于李白的詩句“閑來垂釣座溪上,忽復乘舟夢日邊”。指商代的大賢伊尹,早年未能得志,一宿因夢見自己在日月邊行船,隨后便飛黃騰達之,喻過此橋必能顯達富貴。
日舟橋
楓林秋色
離園楓荷
【守拙園】園主用“守拙歸田”的手法以表達其“耕讀傳家”的思想。
【文瀾亭】
“清逸齋”與“文瀾亭”,又名“清漪齋”,以“金生麗水”門立意造景,表現水文化,“文瀾亭”是“清逸齋”的點睛之景。
隱逸錦里桃花溪, 清幽寒靜情迷離;
文瀾亭里梅花弄, 易化堂中悟玄機。
文瀾亭
文瀾亭晨霧
別有天地
樹靈觀音
西蜀大觀
【西廂待月軒】
取自《西廂記》:“待月西廂下,迎風戶半開;隔墻花影動,疑是玉人來”詩句,而此地正好是清逸齋的西房。花好月圓門 月圓映日舟 文心萬象廊亭 蕉聲竹影軒。
西廂待月
萬景蓮池
是為洞天
蜀西勝境
佛手捻花
千年守望
天府畫廊
子云亭
碧水洞天
空間特點:洞中有洞,洞中有院,洞中有天,洞中有泉,洞前洞后有碧潭。
牧牛亭
牛鼻金泉
【松風亭】(景點)
景觀特點:
- 園中四面景觀與四面觀景點。
- 松風亭與優美的古羅漢松相映成畫。
3. 挖地為池,堆土成山,達到了自然天成的效果。
松風亭
笠翁亭
景點:《花好月圓門 月圓映日舟 文心萬象廊亭 蕉聲竹影軒》
【馬祖魂歸】 (古樹)
這株銀杏古樁原在馬祖寺,是一株唐代樹頂枝。清嘉慶庚午(1810年)七月遭雷擊,斷拋三十余丈,后遇公大和尚命寺僧植于禪房土坡上,次年成活。百余年來,鐵骨嶙峋,根深葉茂。不幸于一九七九年被盜輾轉倒賣,一九八二年回歸舊地,一九九七年移植于易園。
馬祖魂歸
送子觀音 (古樹)
此株黃桷樹系金堂高板鎮高關村唐家祠堂的風水樹。距今已有三百四十余年。據傳說,此樹后來顯靈,凡行善事且來誠心禮拜者,均可懷孕生子,每年農歷三月初三,遠近百姓前去禮拜焚香,甚為熱鬧。因此,百姓便呼此樹為“送子觀音”。一九九九年春移植園內。
送子觀音